6月底,法国卡斯特兄弟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阿兰·卡斯特(Alain CASTEL)专程来到温州,考察温州葡萄酒市场。当时,阿兰·卡斯特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说:“温州是中国市场中具有非常潜力的一部分,CASTEL一直十分重视在温州的发展。”
事实上,重视温州葡萄酒市场的又岂止卡斯特一家,大江南北,世界各国的葡萄酒商们,哪个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在温州占有一席之地。
温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葡萄酒的重要集散地之一,很多葡萄酒品牌都把其当成进入中国市场的首个阵地。对于整个中国葡萄酒市场而言,温州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堪称中国葡萄酒市场的“样板”。
为什么是温州?
温州人在酒店吃饭,习惯了开上一支葡萄酒,当然,一顿饭一瓶酒,是远远不够的,动辄一箱两箱。
在大众消费层面,零售价在100元/瓶—300元/瓶之间的葡萄酒成为温州人非常普遍的选择。如果说在许多城市喝进口葡萄酒更多集中在政务和商务的话,温州则是商务和普通大众居多。
对于温州一年究竟要消耗掉多少量的进口葡萄酒这一问题,有人估计,温州进口葡萄酒一年的消费额在3亿元左右。按温州户籍总人口800万计算,相当于每人每年喝掉1瓶750毫升装的葡萄酒。
据温州海关统计,温州目前代理进口葡萄酒的企业有100多家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从2006年至2009年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00%。今年1月份至月份至5月份,温州全市累计进口葡萄酒货值达1141万美元,同比增长137.7%,进口葡萄酒数量达330.8万升,同比增长170%。从2006年开始,温州葡萄酒进口数量及美元值均居浙江全省首位。到今年,温州进口葡萄酒数量已经连续5年快速增长。
温州市进口葡萄酒的数量还远不止这个数,很多进口葡萄酒是从上海等其他口岸进口,最终来到温州,温州的总量起码是这个数的一倍以上。
据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温州100多家代理进口葡萄酒的企业和个体户中,八成以上是华侨、侨眷或“海归”。
西班牙欧洲华人商贸联谊会常务主席金麟就引进西班牙的知名葡萄酒品牌,在温州开办了蒙哈丁酒庄。“温州葡萄酒庄之所以发展迅速,与这些在海外的侨领分不开。”在蒙哈丁酒庄总经理金麟看来,温州有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这极大地方便了各国葡萄酒进入温州市场。原来卖白酒、啤酒、国产葡萄酒的饮料商,看到了进口葡萄酒的市场前景,也纷纷入行。
温州发展模式
在温州,很多经营葡萄酒的酒商运作进口酒的时间并不长,且往往身兼多职,但他们却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迅速崛起,而且成绩斐然。商业头脑以及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创新精神十足的温州商人们,做到了很多专业做葡萄酒的人都无法比拟的程度。
开专卖店卖单一品牌的葡萄酒已经是前些年的风潮了,2008年以来,最红火的当属酒庄酒窖。这些酒庄拥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品牌,比如澳大利亚、美国、智利甚至南非;同时,在住宅区租仓库,通过电话送货上门的一种省去大量租金成本的葡萄酒工作室,也逐渐浮出水面。
温州人最擅长熟人经济,进口葡萄酒销售也不例外。很多华侨刚开始从国外带葡萄酒或许可能不为卖,只为亲戚朋友分一些,自己喝,或当礼品送人。后来慢慢这批人也开始经营葡萄酒,不过像这种情况多数是想省掉营销费用,于是专业做朋友、熟人,或者婚宴与网络的生意,也或者只供喜欢葡萄酒的朋友喝。
葡萄酒集散地
用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亮的话来说,作为中国葡萄酒消费的重要城市,温州丰富的侨务资源和遍布世界各地的“温商”资源,使得温州具备了成为中国进出口葡萄酒集散地的实力和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温州人在广州、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注册贸易公司作为总部经营进口葡萄酒向全国辐射,贸易额居全国同行领先地位。
今年4月1日起,温州海关推出了公共保税仓库存储进口葡萄酒暂不缴纳关税等一系列举措,温州检验检疫部门出台标签预审、企业分类管理等管理办法,温州市外经贸局还将在葡萄酒进口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以高效便利措施与低成本,吸引各地温籍商家乃至国外葡萄酒商家到温州发展。
“将于9月18日至21日在温州举办的首届全国酒类行业协会联谊会暨中国(国际)葡萄酒论坛,就是为了进一步做强做大温州葡萄酒产业,把温州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进出口葡萄酒集散地。”徐亮对《华夏酒报》记者介绍说。
目前,在温州本地经营葡萄酒的温州酒商大概只占总数的30%,70%的温州酒商散布在上海等地,从事进口葡萄酒贸易。温州资源催生的温州葡萄酒商人群体,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葡萄酒版图上布局。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预见温州葡萄酒产业的未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