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企业文化
  • 品酒时尚
  • 最“狂热” 进口酒大肆进军中国市场

    最“狂热” 进口酒大肆进军中国市场
    - 2012-1-11 11:00:08 -

      2011年,进口葡萄酒厂商疯狂进入中国市场。受全球经济形势以及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宏观影响,国际葡萄酒商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特别是中低档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份额明显加大,由于其性价比高、市场认可度高,极大提升了进口葡萄酒的市场氛围,促进了葡萄酒进口量的增长。

      未来5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预计将占全球葡萄酒市场份额的30%。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上的反映很狂热。据海关统计,我国在2011年前三季度进口葡萄酒29万千升,比2010年同期增加31.8%,价值14.9亿美元,增长67.5%,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升5.2美元,上涨27.2%。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葡萄酒行业数据,2011年以来,我国葡萄酒行业收入增速保持在25%以上,前7个月的行业毛利率为31.8%,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表明我国对高端葡萄酒强劲的消费需求。预计未来5年,进口葡萄酒将占据中国葡萄酒市场40%的份额。业内人士指出,“几年后,进口酒和国产酒平分秋色并非不可能。”

      进口葡萄酒的投资很狂热。随着国外葡萄

      酒文化的逐渐渗入,国内出现了葡萄酒收藏热和投资热,带动进口需求增强。狂热的市场一段时间让进口葡萄酒成为了暴利的代名词,而造成了狂躁的心态追求高暴利。

      一些到岸价仅为几十元一瓶的葡萄酒,在餐饮终端摇身一变,成为数百元的高端产品,门槛低、利润高。曾几何时,进口葡萄酒成为广东、浙江等地商人的投资热词,除了传统的酒类经销商,更有数量庞大的业外商家竞相进入。

      而这部分新生势力多以原有的社会人脉资源为核心,借此拉动团购销售,其经营周期短、资金收益快,“短平快”的经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掩盖了其潜在硬伤,也间接加剧了一部分人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暴利心态。

      于是,从葡萄酒进口贸易公司到经销商,再到餐饮、烟酒行等终端,各环节逐一加价,再辅之以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文化炒作,进口葡萄酒的价格节节攀高,搅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品牌格局。

      相对于狂热的市场,狂躁的商家,消费者反而越来越趋于理性。在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进口葡萄酒已成为很多人日常饮用的首选,不仅仅限于政商务消费,而且正向消费者的日常餐桌延伸,高性价比的进口葡萄酒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大众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了解程度越来越高,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品质鉴别能力。在此基础上,进口葡萄酒市场也将由自然增长向品牌拉动的方向过渡。这对进口葡萄酒商来说,需要的是更多的加强品牌传播、文化渗透以及对核心消费者的培育和服务。

      追求暴利的经营模式,其根源在于浮躁心态,当进口葡萄酒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急功近利的畸形心理将严重破坏这个行业的内在秩序,损害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唯有回归理性,调整盈利模式,从核心渠道、品牌传播等基础做起,方是长远生存之道。

    编辑点评:

      2012年,进口葡萄酒市场会继续“狂热”。随着消费者品鉴能力的提升,进口酒消费势必越来越理智。进口葡萄酒的暴利时代,也会随着这份理智一去不复返。而进口葡萄酒商,其狂躁的心态将会被暴利时代的终结浇得透凉透凉。

      酒商该冷静下来,搞清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加强品牌传播、文化培育以及对核心消费者的培育和服务才是上策。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