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曲折” 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
最“曲折” 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
- 2012-1-11 11:00:23 -
2011年6月27日,水井坊发布消息称,帝亚吉欧增持全兴集团4%股权获批,完成本次收购后,帝亚吉欧持有的全兴集团股权将从49%增加至53%,成为第一大股东,进而控股水井坊股份。
至此,外资收购中国高端白酒“第一案”尘埃落定。
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历时多年。
2007年2月,帝亚吉欧以5.17亿元收购了全兴集团43%的股份,从而间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开创了外资进入中国名酒的先河。
全兴集团由此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47188万元。其中,中方盈盛公司控股为51%、工会持股6%、帝亚吉欧持股43%。
2008年7月,帝亚吉欧提出扩大合作的要求,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工会所持有的占全兴集团注册资本6%的股权转让给帝亚吉欧,帝亚吉欧的股份由此增加至49%,成为水井坊的第二大股东。
2010年3月,帝亚吉欧签订协议,拟增持全兴集团股权至53%,之后该申请递交到中国商务部。
2010年11月,英国商业大臣文思·凯布尔访问中国,协调帝亚吉欧的并购事宜。
直至2011年6月,水井坊发布消息称,帝亚吉欧增持全兴集团4%股权获批,完成本次收购控股。对这一旷日持久的收购大戏,业内人士慨叹,帝亚吉欧蛰伏5年,终于抱得美人归。
帝亚吉欧进一步收购全兴集团4%股权之路充满曲折,国家商务部受理后向国家工商总局、中国证监会、工信部、文化部、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部门和行业管理机构发出书面征询函,征求相关意见。
在《关于转让所持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55%股权的议案》中,提到“根据目前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关规定”,指在2003年,由原国家计委、经委和外经贸部联合发文的 《外商投资指导目录》中,把黄酒和中国名优白酒列为了限制外商投资行业,外商一旦要进入名优白酒,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
2007年,商务部修改了《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明文规定我国的黄酒和名优白酒的生产必须由中方控股。
全兴大曲是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属于名优白酒,因此,国家对名优白酒的产业保护政策将帝亚吉欧挡在门外。
为此,全兴集团于2010年2月剥离水井坊公司持有的“全兴”品牌的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40%的股权。
水井坊转让所持有的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55%股权后,将不再控股四川全兴酒业有限公司,从而避开了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
专家指出,帝亚吉欧成功控股对水井坊走国际化道路很有帮助,双方会获得双赢的结果。
但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帝亚吉欧控股水井坊只是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的代表意义,外资控股中国白酒企业不会成为主流。
编辑点评:
经过5年努力,帝亚吉欧终于抱得美人归。这场唱了5年方落下帷幕的控股大戏,展现出国际资本对中国酒业雄心勃勃的冰山一角。帝亚吉欧首席执行官Paul Walsh在控股后表示,帝亚吉欧在巩固其超高档白酒市场地位的同时,将把优秀的白酒品牌带到国际市场。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中国白酒出口总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快速地增长,国际化之路仍然很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酒商并购中国白酒企业这一案例,对中国酒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