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 企业文化
  • 品酒时尚
  • 生态资源共享 文化内涵共赏 企业和谐共生 四川原酒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生态资源共享 文化内涵共赏 企业和谐共生 四川原酒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 2011-8-29 10:12:36 -

      今年夏天,一缕酒香从“中国白酒金三角”飘出,沿着东去的长江,飘向万众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让四川白酒走向世界,让中国白酒名满全球。”这是川酒在世博舞台上展现的雄心壮志。如果说川酒将“中国白酒金三角”工程作为长远发展的基础对待,那么,中国白酒要想在全球化竞争中生存并壮大起来,其产业形态在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当我们为白酒行业连年来取得的业绩增长而倍感欢欣时,是否应该为它的发展方向做一番深思?

      当然,关于白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并不少,譬如资本整合的实施、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营销模式的创新、酒文化的传播等等,但上述只是白酒行业在向前发展过程中陆续发生的种种改变,并不是对行业未来形态的描述和展望,或者说,它们只是途径,而不是方向。

      酒业趋势:精细化分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酒行业发展提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产业形态也处于变革之中,在最初大约10年的时间里,白酒行业处于生产导向型时期,“规模”与“产量”是这段时间的关键词;随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大转型,消费者对白酒的需求得到了空前释放,一方面涌现出无数的中小白酒企业,另一方面白酒企业的产销量均飞速上升,在1996年更是达到了巅峰的801万千升产量。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由于受一系列行业内外因素的影响,白酒进入顶峰之后的衰退期,自2000年至今又进入恢复提升期。从企业个体的战略层面来看,机制调整与产品结构的提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也就是伴随着这个过程,白酒行业的结构形态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方面,随着企业变革产权,传统名优酒企摆脱了内部机制束缚,为走出衰退、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广大名优酒企业纷纷进行产品结构变革,实现从“民酒”到“名酒”的战略转型。而更多的中小白酒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逐步破产倒闭;以“金六福”为代表的贴牌产品在市场上红极一时,从某种意义而言,生产与营销之间精细分工的趋势正是从那时出现于酿酒行业之中。

      如今,白酒市场的品牌格局已经基本建立,综合来看,资源与市场的集中方向都指向全国一线品牌和区域强势品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格局将维持平衡状态。无论是价格、销量还是品牌影响力,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区域品牌则凭借产品和品牌的创新逐步实现区域为王的目标,广阔的农村市场仍然是中低档产品的主销区,为地方企业提供了生存土壤。

      华泽集团在全国各地连续收购酒厂的行为引人关注,在不远的将来是否会诞生一个“帝亚吉欧”式的中国酒业巨头?某些白酒企业或是吸纳经销商股份,或是入股经销商公司,或是二者共同出资组建销售公司,厂商合作模式的演变将制造和销售真正整合到同一根产业链条上。

      通过对白酒产业发展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整合、集中、细分是其发展的主脉,同时,也不断吸收了国外酿酒行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先进模式。

      话题回到四川原酒在白酒行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它究竟是酒业快速发展期中浮躁心理的衍生物?还是白酒未来产业链中的初加工环节?《华夏酒报》记者在本次专访中听到的了这样的声音:四川原酒是对酿酒生态资源的充分利用,随着白酒行业的理性程度与科学化水平越来越高,原酒生产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原酒:顺应趋势 推动行业进步

      随着白酒行业的细分、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原酒行业作为产业链上游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我们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四川省外企业在谈及原酒问题时或将不再欲语还休、遮遮掩掩,而是将之作为生产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来对待。

      近年来,白酒行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很多企业热衷于扩建产能,树立了若干年内销售额达到几亿、几十亿的宏伟目标。但这种企业行为是否有利于白酒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白酒行业长期以来处于较为原始、粗放的状态,随着行业增长速度的调整,未来市场容纳能力与当前产能的增长能否匹配?从长远来看,品质才是中国白酒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推动行业向前的力量并不仅仅是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精细分工下的自我完善和资源集约利用,以此提升行业综合质量水平,从根本上让消费者受益。

      在这一背景下,原酒产业的规范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产学研检机构的广泛结合,这些将是推动白酒行业进步的动力所在。具体到原酒行业,应该顺应行业趋势,强化自身作为白酒产业链上游的资源优势,与需求方达成基地式的稳定合作,以品质为基石,充分履行行业分工赋予其的职能意义。

      与啤酒行业相比,白酒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固然也亟待提高,但是由于其生产工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很难像啤酒巨头那样全国建厂布局;葡萄酒的生产同样强调基地的作用,像张裕、长城等国内葡萄酒巨头已经在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白酒行业与之相比,还没有形成鲜明的产区特点。

      基于原酒行业目前的这种特点,表现产区个性、突出产业集群和生态资源方面的优势,就成为四川原酒的发展方向。其他行业的事实也一再证明,产区集群优势有助于行业影响力及综合实力的提升。

      生态资源共享、文化内涵共赏、企业和谐共生,这将是四川原酒、川酒乃至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