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宿迁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市场管理协会主办的“商品市场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河北乾坤福商贸有限公司剑南春营销中心与华夏国际酒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入驻宿迁。“当今酒类消费的多元发展,对酒业流通提出了新要求,专业、高效、规范、规模的酒业交易平台将逐步形成。”宿迁华夏酒都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立海在签约现场如是说。
丁立海对《华夏酒报》记者介绍说,华夏国际酒都位于宿迁市区东南,毗邻洋河酒厂厂区以及规划中的洋河工业园,占地700多亩,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发挥酒类产业集聚、仓储物流、交易展示、电子商务、酒文化旅游开发、创意园区以及配套休闲住宿等多项功能。
相比于传统的酒业经销模式和物流配送体系,华夏国际酒都运作理念的独特创新引起广泛关注,但这其中也夹杂着些许质疑:酒类生产企业经过长年积累已形成了完整的销售网络渠道,他们对于大型贸易平台、集散中心的实际需求有多大?而且酒类产品属于非必需日用消费品,不同于小商品、建材、小食品等,作为行业贸易交流平台,大型酒类商业市场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然,对于通过大型集散平台开展全国范围或者区域市场内的酒类大流通这一构想,现有的物流配送能力也是对其的严峻考验。
“随着酒类产业集群的发展,‘酒都宿迁’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丁立海表示,现在白酒行业在谈整合,其实流通层面同样需要整合,对现有的酒类产业交易体系进行升级,“消费者希望从这个平台上获得质转摘于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量保障和更优质的服务,经销商希望从中获得丰富的产品信息、市场动态,而生产企业则可以借此平台进行形象展示、文化传播、业务招商乃至原料采购,这些需求就是华夏国际酒都的商机所在。”
显然,按照华夏国际酒都的发展规划,其功能和意义不仅限于酒类产品的中转流通,而是以此为依托,打造“酒业大运营、大经销、大物流”的产业战略,通过专业管理、规模运作,推动酒类流通向标准化、品牌化、制度化的目标升级,以“酒都宿迁”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依托,酿酒行业各个环节的需求将逐渐积聚起来,最终整合汇聚到这样一座平台上,反过来,它也进一步丰富了‘酒都’内涵,扩大了集群影响力,提升了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传统的“酒类流通大市场”将随之发展为“强市场”,最终通过“酒都”的产业集聚效应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变为“大产业”。
无论是酒类产业集群的发展,还是大型酒业贸易平台的出现,其本质上都是对资源的整合协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仅靠某一点的突破已经很难实现持续增长了,回顾酿酒行业走过的道路,从当年的比拼产能,到广告攻势的较量,再到营销激战,时至今日,真正决定企业成败命运的是其综合素质,是对资源整合机制的应用能力。
也正是顺应这一趋势,传统酿酒地区开始走向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相信随着集群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过去基本以酒类生产为依托的“传统型酒都”会逐渐向产业上下游延伸,酒类生产与酒类流通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当酒业流通充分融入到酒类产业集群链条中,也就完成了新一轮升级。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