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第十一届中国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落幕。本届葡萄酒节不仅为行业内外人士提供了交流、展示特色葡萄酒的良好平台,而且向国际国内推介了秦皇岛产区。在谈到葡萄酒产品质量时,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羽指出,河北省政府将继续加强对葡萄酒产业的监督和扶持力度,并积极实行葡萄酒诚信体系建设。他希望国内外客商充分利用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沟通,抓住商机,加快发展。
河北昌黎葡萄酒产业聚集区管委会主任陈向东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本届葡萄酒节的举办对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有着推动作用,管委会未来将配合主办单位更好地将秦皇岛产区推向世界。本届酒节不仅吸引了国内知名葡萄酒专家的目光,也不乏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主席伊维斯·贝纳(Yves Benard)等国际葡萄酒界权威人士的参与。
从本届葡萄酒节上,呈现出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趋向,尤其是未来秦皇岛葡萄酒节的变革方向和突破点,以法国酒庄为代表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际葡萄酒生产商和国际葡萄酒权威机构对我国葡萄酒市场的推介力度和广度,值得业内人士关注。
酒节的华丽转身
2010年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举办形式更为丰富多样,尤其是其核心主题鲜明突出——“欢聚、共享、发展”,既全面又务实。《华夏酒报》记者在现场的各类招商会、参观行程等会议内容中注意到,本届酒节更注重实效,将由葡萄酒产业延伸下的旅游产业和酒庄建设等项目推向前台,通过政府出台优惠政策、策划机构推广宣传、企业代表论坛建言等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推介效果;在葡萄酒产业链的整合方面,秦皇岛产区积极推介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于一体的“葡萄种植、酿酒、酒庄旅游”产业链,围绕葡萄酒三大产业结合的规划,尤其是围绕秦皇岛旅游业的整合开发及葡萄酒酒庄建设等项目,在此次酒节举办的特色论坛上也得以论证。
在8月11日举行的“2010秦皇岛葡萄酒产业投资环境说明会”上,共有7个项目正式签约,其中包括1个合作协议和6个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2.1亿元。
7个项目分别是:昌黎县人民政府和四川省酿酒工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意在全面推进双方在葡萄酒、白酒产业方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策地产(中国)有限公司在昌黎县两山乡投资15亿元,新建18座到24座集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和高档葡萄酒酿造于一体的高档葡萄酒庄集群项目;天津京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昌黎县两山乡投资1.5亿元,新建年产1000千升精品葡萄酒庄园项目;禾嘉纽西兰葡萄酒庄有限公司在卢龙县蛤泊乡投资1.5亿元,新建年产1万千升干红葡萄酒酒庄项目;天津万事发酒业公司在卢龙县刘田庄镇南开发区投资6000万元,新建年产1000千升高档干红葡萄酒项目;天津金茂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抚宁县留守营镇樊各南村投资《 华 夏 酒报》全年订价156元3亿元,新建年产500千升大型葡萄酒庄园项目;唐山荣盛达矿业有限公司在抚宁县留守营镇樊各南村投资5000万元,新建年产500千升高档葡萄酒项目。
葡萄酒大赛是第十一届中国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的一个亮点,共有91个参赛酒样,分别来自国内外70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经销商或代理商提供的酒样,进口葡萄酒占到的比例多达70%,酒样类型以干红、干白为主。而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主席伊维斯·贝纳(Yves Benard)、法国勃艮第葡萄酒协会主席菲利普·加涅(Philippe GARNIER)等国际葡萄酒机构负责人也纷纷参加到大赛中,5位来自法国的顶级评酒师集体亮相秦皇岛,而在此基础上国外参展企业和机构的参与程度的加深也是此次葡萄酒节的亮点之一。
据《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和观察,在葡萄酒大赛举办前,此次酒节组委会通过国内外酒业协会、行业企业、《华夏酒报》等媒体渠道等,向国际葡萄酒生产和流通商发出了大量有效的邀请函,邀请参加本届酒节展会、论坛及参与葡萄酒品评大赛等活动。
在此次葡萄酒节举办过程中,组委会预先为国际参展商制定了丰富的参展和参观计划,通过实地参观让国外参展商参观秦皇岛葡萄酒产区的企业情况,通过品评让消费者了解中国产葡萄酒的情况,通过展销会让参展商了解到中国消费市场的情况……
在提高国外葡萄酒企业的参与程度的基础上,组委会切实注重参与者对葡萄酒节以及当地葡萄酒生产、投资环境的直接意见,从秦皇岛市政府、到卢龙县人民政府等政府部门,无不积极与外国企业和机构代表进行接洽了解各方面意见并积极对外推广。
酒企竞相参与
而与往届不同,本届葡萄酒节也吸引了来自德国、荷兰、俄罗斯等6个国家的海外华商参加,为利用华侨力量为秦皇岛建设成为“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提供了合作机会。
与此同时,作为政府主导的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的国际性会议,本届葡萄酒节注重吸引了国内规模企业的参与,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昌黎地王酿酒有限公司、香格里拉(秦皇岛)葡萄酒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参加,并邀请经销商代表参观学习。
在酒节招待晚宴上,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波等企业代表纷纷倡议要在下届酒节中举办地方企业的论坛,来交流地方企业的发展问题,并建议吸引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等国内外知名协会以及其他组织的国际性会议等来增加酒节的吸引力和专业性,更有效的推动区域葡萄酒经济发展,这些建议也得到了葡萄酒聚集区管委会相关领导的肯定,承诺将向组委会建议。
据了解,由于综合考虑葡萄酒节的举办成本与效应的最优化,并尊重企业的发展规律,未来的秦皇岛国际葡萄酒节或可能改成两年一届,以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更充足的准备时间。
“法”眼看中国
在本届葡萄酒节开幕仪式上,《华夏酒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法国巴特葡萄园维诺妮卡·巴特女士等数名法国酒庄代表,就葡萄产区种植、葡萄酒酿造工艺、葡萄酒市场的未来趋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深入探析法国人眼中的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
通过介绍,《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了参加酒节的这部分法国厂商都是世代相传的酒庄酒生产者,已经在中国市场投放产品,但是由于酒庄产量有限,目前其产品主要在欧美等业已相对成熟的市场上销售;受消费习惯和合作渠道的影响,结合产品的高端的定位等因素,目前,相当一部分高端法国葡萄酒寻找在中国市场的实力型合作伙伴,在国内的大型航空公司做代理销售,并不在普通的商超等渠道投放,也并没有选择代理商或者直接的经销商在中国市场销售。
当《华夏酒报》记者问及参加葡萄酒节的这部分法国厂商面对金融危机以及新世界葡萄酒的冲击加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是否会根据中国消费市场的特点对葡萄酒口味加以相应的调整、改进时,接受采访的酒庄代表一致表示,受葡萄酒产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企业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葡萄酒的基础酿造条件,而且由于自身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暂时不会考虑对产品进行大的调整去迎合消费者;而对于中国市场不是他们布局的下一个重点市场这一问题,受访者表示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消费潜力无限,目前正在极力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渠道拓展及葡萄酒消费理念的宣传。
作为重点的目标市场,虽然这些生产者不会刻意调整葡萄酒口味等,但是会针对目标消费群体,推广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及饮食文化的葡萄酒进行重点推介,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优质、优价的产品。
在谈到中国市场中面临新世界葡萄酒的大力竞争时时,法国酒庄代表坦诚的表示,法国酿造的葡萄酒在每一个区域、每一个酒庄所酿造的葡萄酒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着鲜明的法国烙印,而各种价格搭配的布局,让法国葡萄酒在中国市场仍然保持着鲜明的生命力,让消费者接受,因此坚持自我个性的法国葡萄酒,并不惧怕来自新世界葡萄酒的冲击。
近年来,气候变暖、极端气候增多等因素对国际葡萄酒生产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参加酒节的法国酒转于cnwinenews.com庄代表一致表示,自己的酒庄受到之前的冻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并不大,今年产量不会减产,而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外界所宣传的那么危险和激烈,酒庄有能力去应对。
维诺妮卡·巴特女士等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针对中国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酒质的发展现状明确表示,由于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因此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都局限在酒节过程中的认识,但是他们深切的感觉到了中国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市场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他们品尝的参加品酒赛的酒品也都非常的棒,他们向中国同行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而酒庄代表们的这种见解,也得到了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主席伊维斯·贝纳(Yves Benard)的赞同,在酒节开幕式上,伊维斯·贝纳表示,中国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中国在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秦皇岛在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中占有着优势地位,他十分期待着中国在葡萄酒产业有更大发展,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
在谈到对中国葡萄酒发展的建议时,酒庄代表们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法国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外界所传颂的享受到政府巨额出口退税、大量补助等补助,虽然享受到了基建补助等补助,但是额度并不大,中国企业不要担心这方面的压力,而中国也有着独特的生产气候。
例如,秦皇岛产区就是大陆性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中国葡萄酒企业完全可以因地制宜,按照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模式,借鉴国际的法定产区等原则,在世界市场打响知名度,而不会再出现打国际品牌擦边球的让人不舒服的问题。
结合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推广经验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直接感受,酒庄代表也坦诚认为,国外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做推广宣传时,难免存在着语言交流障碍、缺乏专业性强的交流中介、对中国饮食和消费文化的不够了解、对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把握还不够到位等不利因素。
但是,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葡萄酒习惯这一问题,酒庄代表则表示,尊重中国消费者饮用红酒的习惯,这是中国特色的结晶,但是也建议中国消费者要主动去学习葡萄酒背后的文化和底蕴,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化葡萄酒品评等知识储备。
来源:《华夏酒报》